数智赋能·精准施教

作者: 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数智赋能·精准施教

——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国培项目实践案例

1. 摘要

202410宜宾学院培训中心首次承接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国培项目该项目面向21个市州103名基层教师,课程以个性化教学理论与框架、数据基础与收集分析技能、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实施、数据反馈与教学效果评估模块为逻辑,通过OMO混合研修,以两轮调研——线上导入——线下研修——AI赋能产出——训后跟岗五阶闭环,构建教师数字化能力培养体系。依托以教育技术研究为主的专家教师团队,强调以学员带来的真实案例为基础,创设虚实融合实践场域,实现参训教师全员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训后的作业跟踪,帮助参训教师形成数据支持下的教学反思与改进习惯,持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最终项目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学员整体满意度为96.5%,对方案设计、专家水平、跟岗研修等环节都给出了95%以上的满意评价。


2. 关键词

数据支持个性化教学;数智赋能;精准施教


3. 主要做法

3.1 过程实施

阶段一:双轮需求调研,精准定位能力短板

首轮电话调研(覆盖100%学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为问卷设计提供基础信息。

二轮问卷调研(有效回收率约90%):

学情深度分析:

教学环境分布:多媒体教室(76%)、混合环境(21%)、智慧教室(3%

核心需求聚焦:个性化教学设计(90%)、数据工具应用(85%)、教学案例与策略(82%)深入了解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对数据支持个性化教学的需求针对性调整培训方案

阶段二:线上知识导入,缩小认知鸿沟

        从调研分析来看,学员中信息技术教师占比1/3。有两个原因,一是通知渠道,二是考虑到信息技术老师对数据收集这块掌握较好,可返校推广。语数物学科教师占比1/3,其他学科占比1/3。从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数教师对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概念从未接触,加上地域差异、教学环境不同、师资队伍水平参差等多项原因,在线下培训前,导入了线上课程,缩小教师间对此专题的认知差距。

阶段三:线下分层培养,强化场景化实践

根据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以及本人意愿,分为三个层次教学。

组别

教学强调

多媒体环境组

掌握基础数据采集工具

混合环境组

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智慧环境组

探索数智赋能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理论深化(2.5天):专家教师团队讲授教育数据科学前沿

数据收集实践(1天):在导师的带领下,基于学员教学场景中的真实数据,开展数据支持个性化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两项实践任务练习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体验AIGC赋能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提升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回收教案70余件,课件80余个。

跟岗实践(1天):分组进入宜宾市两所省级智慧教育标杆校,交流分享。

成果展评(0.5天):由优秀学员分享教案、作品思路。

阶段:返岗实践与持续追踪

        返岗任务不仅仅是完成培训心得,而是运用培训所学开展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形成实践案例论文,检验训后行为变化,收回教学案例和返岗论文各50份,均有导师评价反馈,使培训结束成为行动和进一步提升的开始

3.2 创新举措

举措一:AIGC辅助教学,全面提升学员教学精准性和效率

通过数智工具使用,助力能力提升,产出高质量教学成果,实现AIGC教学创新如图1所示。能力层着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数字工具应用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工具层提供课件生成系统、案例智能库和论文协作平台等工具支持。最终,在成果层产出智能课件包、教学案例集和研究论文群,实现教学创新目标。






举措二:真实教学数据嵌入,打造实战型培训体系

三真教案设计

真场景:要求学员提交本校典型教学场景描述

真数据:采集学员实际教学数据(含学生作业、考试数据)嵌入培训案例设计中

真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个性化教学存在的真实问题

举措三:人文关怀,提供哺乳育娃套房

   除传统的教学生活后勤保证外,此次我们特地为哺乳期教师增加了单独套房,实现学员学习育娃两不误。


4. 成果成效

4.1 教师的数字素养显著提升

通过参加培训,教师们在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运用数智工具方面。许多教师开始熟练使用数智工具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更新了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还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例如,部分教师在培训后实施了项目式学习课程,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了学习效果。

4.2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增强

在培训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相结合。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从而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这一过程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许多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并在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4.3 典型成长案例

贺静老师在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调研了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字素养,以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她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如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研究发现,学生在多个数字素养维度上存在不足。通过AI工具分析英语成绩数据,贺老师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同时,张照老师在成都市新津区花源初中使用Kimi软件进行个性化教学,成效显著。他利用Kimi分析物理试卷,了解题型分布、知识点覆盖和难度,识别学生表现差异,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用AI工具交流讨论,提高了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能力。张老师的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成绩,还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5. 经验总结

5.1 经验启示

1数智赋能,提升培训效率

短暂培训如果能快速获得产出来检验培训效果。数智工具的诞生,能够高效的帮助参训教师产出内容,并在教学互动中及时给出评价,学员也能在培训期间不断迭代。

2真实教学案例,精准针对教学问题

   三真教案设计基于真场景、真数据、真案例,在教学互动中、小组研讨中,多方智慧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5.2 不足与改进

   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增加教学难度较大

从学情分析,到项目实施的效果来看,个别学员因年龄较大、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不足等原因,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项目组多次强调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分层教学、增加比赛奖项来激发学习热情。希望承训单位有筛选学员的建议权,使得国培计划更具有意义。

2线上培训课程应长时间为教师开放,持续巩固培训效果

   设计线上课程是为了帮助教师缩小对此专题的认知差距,学习设置了时间限制。一方面会增加教师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训后多位教师寻求导入课程,因三方合作关系无法再次提供,这一块在今后的培训中应提前准备。

5.4 结束语

        项目通过双轮驱动式深度调研摸底核心问题,训前知识导入减少认知鸿沟,线下分层精准教学提升各层次学员教学能力,数智赋能辅助学习产出,训后跟踪返岗实践巩固培训效果等举措形成培训闭环,有效提升教师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个性化教案设计,个性化教学实施能力,对推广数据支持的个性化教学做出贡献。


Copyright©  省培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